温和瑞,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长期主持江西理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在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的形成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学校荣获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强。主持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多元发展: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与路径选择”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跨界·融合·协同-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路径与实践》专著1部,《创新创业基础》教材1部。当前主持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项目《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和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
您认为当今创新创业教育上的难点与痛点是什么?
(1)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还缺乏共识。创新创业教育从我们国家到学校都高度重视,但具体到教师和学生,还存在认识还不到位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大学生应该是把专业学好是关键,打牢专业基础,毕业后成为行业的专业人士;有学生认为,我以后不想创业,我为什么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有人认为大学生太年轻,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也不懂市场,不应鼓励大学生去创业或毕业就去创业;也有人认为,创新创业根本不用教,创业者都不是教出来的?为何还存在这些问题,我认为关键的还是社会、学校、教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充满争议中负重前行。
(2)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落实不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不深入,顶层设计还不够,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仍以教师为主导,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兴趣驱动,注重过程,提升能力”的要求,孵化出来的真正创业项目少之又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大赛不求实效,过度包装和追求成绩,存在为比赛而比赛的现象,每年上百万参赛项目,但真正走向创业的却少,创业成功的更少,甚至很多国赛金奖项目都没有真正实现商业化,大赛带动创新创业的作用有限。
(3)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没有真正形成一个高校、政府、社会和产业等相关主体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支持创业的政策,操作性不强,落地性不够,校地联动效应不足;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缺乏专业的辅导、缺少行业的经验,急需引入社会资源;高校在创业孵化基金、创业导师专业辅导,以及工商注册、贷款、税收、法务和知识产权等创业服务方面,还没规范明确的政策与制度安排,政策的落地性不强,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4)创新创业文化有待于进一步浓厚。一些高校仅仅传递和教授简单的创新创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以及创业孵化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大学创新创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浓厚,高校要塑造大胆尝试、敢于冒险、容忍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要使创新创业文化成为社会、学校和师生的信念和价值追求。
您能分享下您对专创融合的看法么?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只是在原来的专业教育之外增加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两者未能实现真正的融合。现在的专业教育更多还是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在专业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融入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和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要达成这个目标,但更重要的是专业教育也要围绕达成这一目标来开展。因此要变革专业教育模式,专业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要从以学为主转变为学做结合,注重思辨和实践训练。引导同学们利用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启创新创业之路;引导同学们,基于学校创新实践平台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再将产品落地实现商业化,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您是如何看待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呢?
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意,深刻观察社会,敏锐捕捉社会问题,在服务国家、心系大众和社会治理中建功立业,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方案,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培养知中国、爱中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创新人才为使命,以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自主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建设具有思想价值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和新路径,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深度融合,构建融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思维训练、创业意识养成与思想价值塑造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
分享下贵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特色么?
(1)顶层设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学校在广泛开展人才培养理念大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围绕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坚持两个面向(面向所有专业、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三大平台(课程教学平台、实践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深化四项改革(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方式、学籍学分制度),推进五项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文化环境、互联网+教育体系、服务支持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坚持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专业教育中,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
(2)构建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一是针对全体学生,聚焦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植入创新创业的基因,构建基于实践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推动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建立知行创客书院,推动创客读书分享会品牌,打造江理双创讲坛、创业沙龙和双创周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二是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聚集一批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打造创新创业训练平台、科技竞赛平台、基于工程实训中心的课外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和创新创业社团,引导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三是针对有创业项目和强烈创业热情的学生,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通过创业孵化平台,通过校地融合,校企协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创业辅导、工商登记和知识产权等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赋能创业者。
(3)构建基于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推进《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教学改革,构建了学理论-析案例-做项目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关键环节,设计一系列工作坊,植入企业参访、企业家深度访谈、案例研讨、市场调查、路演与答辩等实践环节;建立基于“团队+项目+过程”的考核体系,激发团队意识,切实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实践训练,教与学都围绕做来展开;构建思创融合新路径,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植入红色基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
(4)形成独具江理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秉持“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重在实践”的理念,在大创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学,在真实的创造环境中学习创新,强调在真实的创业过程中学习创业,弘扬大胆尝试、敢于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近年来学校创业人数明显增加,创业氛围日渐浓厚,超过5%的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典型。学校2017年荣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学科竞赛排行榜显示我校列全国63位,三门创新创业课程认定为江西省一流课程;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园、江西省第二批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江西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功孵化多个创业团队,成功研发3D桌面打印机、睡眠仪、蓝牙车锁以及激光雕刻机等产品,其中江西创数科技团队成功入驻深圳市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公坊基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先后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
原引自:创新创业创造50人.创新创业教育名家访谈——温和瑞